第八屆老舍戲劇節(jié)委約話劇《狼煙北平》即將在天橋藝術中心首演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沃沐鼎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lián)合出品制作的第八屆老舍戲劇節(jié)委約大戲,根據(jù)都梁“家國五部曲”之一《狼煙北平》改編、新生代導演張肖執(zhí)導的話劇《狼煙北平》,將于12月13-15日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進行首輪演出。該劇是都梁小說首次被改編成舞臺劇,也是導演張肖首次執(zhí)導愛國主義題材作品,一部作品、兩代奇才,以文字和舞臺的方式進行了一次有趣且觸達歷史的對話。
話劇《狼煙北平》排練照。供圖
據(jù)了解,《狼煙北平》是繼第七屆老舍戲劇節(jié)委約大戲《駱駝祥子》之后,在第八屆老舍戲劇節(jié)推出的第二部委約作品,旨在以“以文學觸碰舞臺,用舞臺‘立體’文字”,此次《狼煙北平》的創(chuàng)作改編,是老舍戲劇節(jié)對當代文學經(jīng)典的一次有益探索。
話劇《狼煙北平》以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抗戰(zhàn)時期北平城內(nèi)的各方勢力角逐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文三兒”的視角進行切入,研究和挖掘了在大時代中小人物的英雄形象,生動再現(xiàn)了那個年代的京城浮生百繪,讓更多人在戲劇舞臺上感受到中國文學作品廣闊的表達和格局。
話劇《狼煙北平》排練照。供圖
都梁在談到創(chuàng)作起源時表示,“我從小在北京長大,我想寫一個我心中那個時代的典型人物,把我年輕時看到和思考過的故事寫進小說,這就是《狼煙北平》的由來?!?/p>
談及改編,都梁認為“無論是文學還是戲劇影視,人物應該是擺在第一位的?!币虼?,話劇《狼煙北平》中的徐金戈、方景林、楊秋萍、羅夢云仍舊是作品的核心,而圍繞人物展開的情感與故事則是作品所要表達的重點。都梁指出,“每個人的命運都受時代的裹挾,戰(zhàn)爭年代很少有人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要在歷史的洪流中作出艱難選擇?!?/p>
對于將小說進行現(xiàn)代解讀并搬上舞臺,都梁表示支持并對最終呈現(xiàn)充滿期待,“人不能固守著自己的一套審美,應該適應新時代觀眾的需要。如果年輕人能夠通過這部話劇了解祖輩的生活,并對當下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一些觸動和積極的影響,那么這部話劇即是成功的改編?!?/p>
話劇《狼煙北平》排練照。供圖
話劇《狼煙北平》是青年導演張肖首次執(zhí)導愛國主義題材作品,最大的挑戰(zhàn)是如何在兩個小時內(nèi)濃縮都梁筆下豐富的北平風貌和故事情節(jié)。張肖在改編過程中選擇了一人分飾多角,保留“扮演感”的表演方式,并采用了一種融合民國時期演出風格和現(xiàn)代舞臺元素的全新表現(xiàn)手法,加之多媒體、實時攝影元素和現(xiàn)場樂隊的加持,讓整部作品呈現(xiàn)出更加豐富的劇場性。
抗戰(zhàn)題材作品常常自帶歷史的沉重感,而話劇《狼煙北平》則嘗試通過年輕演員的生動演繹,將歷史的厚重與現(xiàn)實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有機結合,“劇中角色身上接地氣的、堅韌的、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與當代年輕演員的表現(xiàn)方式是相契合的。”此外,作品中所涉及的“隱秘戰(zhàn)線的殘酷、特務工作的神秘與驚險,革命運動中動人的真情、蕩氣回腸的民族氣節(jié),底層小人物的掙亂與生存智慧”也為該劇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表達層次。導演張肖以“文三兒”為例,“作為一個人力車夫,他為了自己的生計、為了自己的尊嚴生活著。在當時混亂的時局下,他一直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是活著比什么都重要。他身上這種很野蠻,同時又非常人性的、接地氣的氣質(zhì),深深地吸引了我們?!?/p>
對于話劇《狼煙北平》能否被現(xiàn)代觀眾理解并需要,張肖表示,“在當今社會,大家不可避免地遇到工作上的壓力、生活中的煩惱,我希望通過這部戲,讓觀眾在劇中找到力量,讓我們勇敢地微笑面對生活,就像我們這部戲里第一首歌的名字——《迎風而笑的笨拙》。那種笨拙是一種可愛,是一種勇敢,是一種堅韌?!?/p>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劉軍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