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遇見民樂評彈,古老音樂在“編程”中煥新
科技與藝術的雙向賦能,不斷拓展上海音樂舞臺的創(chuàng)新邊界?!皺C械臂歌手”艾莉與評彈演員高博文在上海音樂廳B2音樂立方上演《漫歌行——AI敘事音樂會》。 (演出方供圖)
11組自動化樂器互動裝置上周五首次亮相上海音樂廳戶外廣場,觀眾面向傳感設備揮舞雙手,裝置隨之響起“和鳴”;全國首臺AI創(chuàng)作的國樂音樂會《零·壹|中國色》不久前開啟創(chuàng)新融合實驗;“機械臂歌手”艾莉與評彈跨界高手高博文同臺,暢想江南文化與海派文化的古今之變……近期,由數字技術賦能的多個演出和裝置,讓古老音樂在“編程”中煥新。
觀賞完《零·壹|中國色》后,文藝評論家毛時安沉浸在音樂會既古典又現代的氛圍中,也從同場年輕觀眾的臉上讀到了兩個字:滿足?!吧虾C褡鍢穲F不是在玩AI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對高科技的AI和古老的國樂,進行了有機而色彩迷人的整合。”科技與藝術的雙向賦能,不斷拓展上海音樂舞臺的創(chuàng)新邊界?!巴ㄟ^AI、數媒、機械臂等技術,讓作為過去流行曲的傳統(tǒng)音樂,以更符合當代觀眾審美的表達方式煥發(fā)新聲、獲得更多受眾關注,文藝人與科技人正在不斷探索?!眲P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說。
像計算機編程一樣嚴謹的民樂音樂會
樂手們的服裝呈現松花、菡萏、輕紫、揉藍、玄天等美麗的中國色,與顏色有關的詩文麗句和民樂彼此呼應……近期上海民族樂團攜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天琴實驗室、1862時尚藝術中心打造的國樂與AI音樂會《零·壹|中國色》首演亮相,這場演出前晚在QQ音樂、QQ音樂視頻號等平臺線上放送。
“《零·壹|中國色》呈現前沿技術與傳統(tǒng)民樂的碰撞融合,標志著民族音樂+AI大模型從0到1的突破?!彬v訊音樂娛樂集團技術副總裁、天琴實驗室負責人周文江說,“騰訊音樂和騰訊AI Lab聯合研發(fā)的琴樂大模型,根據上海民族樂團的風格與演出需求進行專屬定制,從琵琶、阮、笛、古箏等傳統(tǒng)民族樂器到鍵盤、爵士鼓等現代流行樂器,通過豐富多樣的音樂曲式和創(chuàng)作規(guī)律進行訓練,再通過風格優(yōu)化,實現輸入描述指令直接生成高質量音樂的跨越式突破,也就是‘文本成曲’?!?/p>
“團隊中有一半以上成員具有音樂專業(yè)背景,同時具備音樂素養(yǎng)和計算機知識,大家一起發(fā)掘民族樂器的組合編制,不斷探索與拓展民樂的藝術維度,這是一臺精致嚴謹的音樂會,就像計算機的編程一樣。”周文江介紹。毛時安認為,《零·壹|中國色》構思精巧而富于文化氣息,在現代形式和以特殊演奏技法放大民樂聽覺美感的疊加效果中,營造出一派與詩文和諧的極具中國美學品相的古典意境。
開啟與AI共創(chuàng)“新賽道”的同時,上海民族樂團與騰訊音樂將繼續(xù)深化合作,精進AI音樂生成大模型,用落地創(chuàng)作呈現更豐富多元的曲風和演出場景。
跨時空數字音樂對話中勾起對未來的遐想
保留著上海音樂記憶,百年前上海灘紅極一時的女歌手艾莉化身為“機械臂歌手”,以“AI數字靈魂”與評彈演員高博文相遇在上海音樂廳,于B2音樂立方展開一場名為《漫歌行——AI敘事音樂會》的跨時空對話。
作為“數字繆斯——音樂科技融創(chuàng)節(jié)”中的活動之一,這臺由限像工作室攜手上海評彈團共創(chuàng)的實驗性演出,讓文藝評論家孫孟晉感慨:“傳統(tǒng)戲曲走出書場,時代曲與評彈完成前世今生的融合,幻中有真,縹緲中勾起對未來的遐想。”
音樂立方的天幕上,光影營造出意境。整臺演出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機械臂歌手”,根據故事需要,她時而成為高博文彈詞中的某個角色,時而與舞臺上的女性側影投影相呼應,作為女明星艾莉現場首演《蘇醒》《回頭皆幻景》《繁華如煙》《重逢如是》《涅槃》《重逢》等多首充滿海派風情的歌曲。這些歌曲由德國音樂人約翰·尼格爾與中國音樂人鄧晴攜手,利用AI等數字技術基于上世紀時代曲進行再創(chuàng)作,也是音樂團隊向嚴折西、周璇、姚莉等創(chuàng)演者們的致敬。
據悉,主創(chuàng)團隊通過動作編排、深度圖像采集、實時演算等技術,對“機械臂歌手”進行創(chuàng)造性整合開發(fā)。同時,配合真實資料、模型與文字,使艾莉在音樂會中得以流暢演繹。“有粉絲在公眾號留言,覺得評彈現場表演很動聽,也有不少對‘機械臂’抱有好奇心態(tài)的年輕人前來觀演,感受傳統(tǒng)曲藝與上海老歌在當下的新面貌?!狈届n表示,未來主創(chuàng)還將進一步打磨,將其孵化為更具創(chuàng)意和美感的作品。(文匯報記者 姜方)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