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與 “倪夏班”的國慶長假
國慶、中秋雙節(jié)期間,“倪夏班” 沒閑著 —— 先去福建沿海慰問部隊,又到上海參與長三角藝術(shù)展示,之后還去了蘇州昆山、南通通州和啟東,給基層老百姓演相聲。短短幾天,他們連演了 12 場。團隊創(chuàng)始人倪明常說:“只要老百姓喜歡,我們?nèi)ツ亩夹?!?他現(xiàn)在是中國大運河曲藝文化聯(lián)盟主席、江蘇省曲藝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而 “倪夏班”,是個專門做公益相聲的團隊。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倪明小時候就特別迷相聲。1979 年高中畢業(yè),他沒考大學,一門心思想學相聲。為了拜師,他甚至用針扎破手指,蘸著血給侯寶林先生寫了封信,說自己多喜歡相聲、多想學,可惜沒成。后來他去當兵,在連隊里,一邊練軍事技能,一邊琢磨相聲,還照著軍營生活寫段子,休息時給戰(zhàn)友們演,大家都叫他 “軍營笑星”。部隊領(lǐng)導看出他有這本事,把他調(diào)到戰(zhàn)士文藝演出隊,他在那吹拉彈唱都練,很受官兵喜歡。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1982 年退伍后,倪明回鹽城老家,進了機械廠當翻砂工。上班時好好干活,下班就鉆到相聲里,寫段子、看資料,休息日總泡在市圖書館抄素材。1984 年鹽城搞 “七一” 文藝晚會,倪明要演自己寫的《頌歌獻給黨》,可臨上場前,搭檔突然來不了了。有人給他推薦了夏文蘭 —— 當時 19 歲,在繡花廠上班,嗓子好,常去市文化宮演出,和倪明也認識。倪明再三請她幫忙,夏文蘭答應(yīng)救場。沒想到,兩人的 “男女相聲” 一演就火了,臺下掌聲特別多。
之后,兩人常一起演出,慢慢走到了一起,結(jié)了婚。沒過多久,鹽城市里覺得他倆是人才,把他們從工廠調(diào)到鹽城文化館,這樣他們就能專心搞相聲了。倪明知道要學好相聲得多學,后來去天津參加 “首屆全國曲藝培訓班”,聽侯寶林、馬三立這些老先生講課,還跟陳寒柏他們交流,學到不少東西。
1990 年重陽節(jié),姜昆帶中國廣播藝術(shù)團來鹽城演出,看了倪明和夏文蘭的相聲,覺得他倆不錯,又佩服他們對相聲的認真,就收了他倆當徒弟 —— 還是唯一一對夫妻徒弟。有了姜昆的指導,他倆演得越來越好,還拿了不少相聲比賽的獎。
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倪明和夏文蘭就湊起了 “倪夏班”。這團隊挺特別,成員不是專業(yè)演員,有醫(yī)生、私企老板,還有普通職員,都是因為喜歡相聲才聚到一起,演出不賺錢,就是給大家送樂子。他們不光演傳統(tǒng)相聲,還加了快板、小品、魔術(shù)這些,老段子像《學聾啞》《口吐蓮花》會改改,加些現(xiàn)在的事兒,新段子比如《唱響大運河》《初心不忘一百年》,也都是貼近生活的。
去上海演出時,他們也遇到過麻煩 —— 上海人聽慣了本地的 “獨腳戲”,北方相聲的話有時候不太好懂。倪明就帶著團隊找上海的滑稽戲演員毛猛達、沈榮海請教,看他們的《石庫門的笑聲》學經(jīng)驗,演出時加些滬語和上海的事兒,慢慢就受歡迎了。從那以后,他們連續(xù)五年去上海,2025 年正月還在上海市群眾藝術(shù)館辦了相聲專場,票很快就賣光了,臺下坐得滿滿當當。
2019 年夏天,“倪夏班” 受海南那邊的邀請,去慰問海警和??谑忻瘛Hブ?,他們專門查了海南的風俗,寫了適合當?shù)赜^眾的段子,演出時加了海南的特色。后來倪明又去海南辦過幾次曲藝講座,教大家學相聲。
這幾年,海南正全力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mào)易港建設(shè),倪明覺得北方相聲在這兒能有市場,就常帶團隊去海南演出 —— 在??谖幕^加海南俚語,在海警中隊沒話筒就用礦泉水瓶當話筒,照樣演得熱鬧?,F(xiàn)在也有海南的年輕人喜歡上相聲,加入了 “倪夏班”。
倪明和 “倪夏班” 這些年就這么跑著,從福建、上海到海南,從部隊、社區(qū)到鄉(xiāng)村,哪兒需要就去哪兒演。在倪明的心中,“倪夏班”不僅僅是一個相聲團隊,更是傳遞歡樂與溫暖的文化使者。他和團隊成員們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詮釋著對相聲藝術(shù)的熱愛,對公益事業(yè)的擔當。從大江南北到海南大地,“倪夏班”的故事還在繼續(xù),他們的歡笑將永遠回蕩在人們心間,為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和發(fā)展相聲藝術(shù)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