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去世,關于這位物理學巨擘的一些事

時間:2025-10-19 10:04:04閱讀:0

據(jù)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去世,享年103歲。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楊振寧設立的第一個獎學金在南京大學

楊振寧長期在清華大學任教,但他與南京大學也有著不解之緣。上世紀30年代,當時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現(xiàn)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畢業(yè)生吳健雄博士與楊振寧、李政道合作建立了“宇稱守恒定律在原子核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下不能適用的理論”,在學術界上有重大貢獻。

1997年,楊振寧受聘為南京大學名譽教授,并在2000年首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南大“楊振寧獎學金”,時任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曾透露,2000年10月底,楊振寧先生受華英文教基金會的資助和邀請來南京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在一次交談中楊先生了解到大陸高校貧困生現(xiàn)象較多,很多學子在物質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努力學習,他便有了設立獎學金資助學生學習的想法。但他雖然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財力卻十分有限,于是將他在南京期間所作的幾場學術報告的報酬捐獻出來,包括2000年4月參加《華英講座》所得的10000美元講課費,當年10月底楊振寧博士又欣然把5000美元的支票交給蔣樹聲校長,作為南大楊振寧獎學金的第二筆基金。另外南京大學也作了一部分配套資金,使獎學金基金總額達到50萬元。這也是楊振寧先生首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獎學金。

楊振寧的字“伯瓌”是父親對他人生的最好概括

楊振寧生于紛亂年代,1921年,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離開了合肥、在安徽小城安慶教書。安慶以前叫懷寧,楊武之為了紀念,就給他的大兒子取名楊振寧。

楊武之很早就注意到了小小的楊振寧天賦異稟,極其聰明,1935年,楊武之在楊振寧的一張照片下寫下,“振寧似有異稟,吾欲字以伯瓌(guī)”。這正是楊振寧的字的由來,“伯”意為長子,“瓌”通“瑰”,意思是美麗、珍奇,外表表示豐儀俊美,內在表示天賦異稟。比如古人說“容貌瓌杰”。用“伯瓌”作為兒子的字,可見父親的期許。楊武之還給另外三個孩子楊振平、楊振漢、楊振玉分別取字為:仲琪、叔勇、雅溫。伯、仲、叔是表示老大、老二、老三的順序。

作家羅廣斌、宗璞都曾是楊振寧的學生

楊振寧一生培養(yǎng)過的學生不計其數(shù),遍布全球,其中不少他指導過的學生已經成為了物理學領域的中流砥柱。在他的眾多物理學門生之外,還有幾位十分特別的學生。

2008年4月27日,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之邀,86歲高齡的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楊振寧來到鄭州作題為“我的生平”的演講。在這次講座中,楊振寧回憶說1944年,他在西南聯(lián)大獲碩士學位,同年獲得了赴美深造的機會,但為了護照、簽證等事,足足拖了一年。在等待出國的這一年里,楊振寧在父親的引薦下,成了西南聯(lián)大附中的一名代課教師,教高中數(shù)學。楊振寧教的班級有30多名學生,其中一位名叫杜致禮的女生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愛女,后來成為了他的妻子,這批學生中還有后來出名的羅廣斌和宗璞。楊振寧說,當年倒也不覺得羅廣斌在寫作上有多大的天賦,1971年自己首次訪問新中國時,別人向他推薦《紅巖》這本書,當時一看到書上的作者名就想“這跟我的一個學生名字一樣”,后來才知道原來就是同一個人。

羅廣斌1924年11月22日,出生于四川忠縣(今屬重慶市)??谷諔?zhàn)爭時期,在成都建國中學讀書,師從馬識途。上世紀40年代參加地下工作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1月27日在敵人大屠殺時從白公館越獄脫險。1950在《紅旗飄飄》上發(fā)表與劉德彬、楊益言合著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并于1959年2月出版。1959年1月開始,與楊益言合作,在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紅巖》,描寫了全國解放前夜,白區(qū)共產黨員用熱血和生命同反動統(tǒng)治者進行最后的拼殺故事,并塑造了許云峰、江姐等一批性格鮮明的革命志士的形象。1967年2月10日去世。

作家宗璞,本名馮鐘璞,是哲學家馮友蘭之女,1928年7月26日出生于北京代表作品有《東藏記》《紅豆》《丁香結》《紫藤蘿瀑布》等。

西南聯(lián)大五才子僅剩一人

1938年楊振寧考入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在這所有著“中國教育史的奇跡”的高校里,流傳著這么一句順口溜:“西南聯(lián)大五才子,西南聯(lián)大五才子”,指的是在西南聯(lián)大求學期間以卓越才華著稱的五位學生,分別是“湖北朱”朱光亞,“安徽楊”楊振寧,“文”許淵沖,“法”王傳綸,“工”王希季。五人不僅同年級求學,還曾在昆明南英中學兼職教書,許淵沖任教務主任,朱光亞任班主任,他們共同經歷了戰(zhàn)火中的學術自由與家國情懷,畢業(yè)后在各自領域成就斐然,成為"文理法工"四大學科的標桿。

2012年,經濟學家王傳綸去世,2011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朱光亞去世,2021年,翻譯家許淵沖去世。隨著楊振寧的離世,曾經的“西南聯(lián)大五才子”僅剩中國衛(wèi)星與返回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院士。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沈昭

評論

  • 評論加載中...
?
?